万泰娱乐资讯

男孩游戏上瘾当街暴打母亲:那个沉迷手机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?

  没想到,男孩由此就像疯了一样,竟在大街上对母亲大打出手,嘴里还不停地骂骂咧咧。

  12岁,明明应该在初中的课堂上好好学习、享受明媚美好的青春,如今却深陷在手机的泥潭中言行失控、不可自拔。

  如今,手机等电子产品在孩子学习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大。可以说,没有人能离得开手机。

  但不可否认,儿童青少年沉迷手机的现象也日益普遍。越来越多的孩子,因此走上人生歧路,耽误了大好前途。

  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,而不是受其所累?为人父母,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。

  为此,哥嫂痛心疾首。要知道三年前,小侄子可是在小升初考试中过关斩将,考入当地一所重点初中的小学霸。

  自从疫情上网课期间接触了网游以后,小侄子就像着了魔似的,抓住一切机会玩游戏,根本就无心学习了。

  而他的成绩自然立竿见影,从原本的班级前十名直线下降,到最后只能在倒数徘徊。

  在我们身边,还有很多孩子同样被手机上的各类游戏与app所吸引,以至于玩物丧志,荒废了学业。

  《欲罢不能: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》这本书中提到,玩手机停不下来的本质是一种上瘾行为,它让个体无法抵挡,短期内或许可以满足心理需求,但长期却会造成严重的伤害。

  玩手机一时爽,一直玩手机却只会泪两行。多项研究均表明,沉迷手机游戏、短视频或网络社交,将会给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,包括了:

  • 改变大脑结构及相关化学物质水平,使其结构萎缩、功能退化和基因表达异常;

  那是在贵州贵阳的一所学校。老师让学生挨个儿走上讲台,上交手机放水盆里浸泡。

  学校老师表示,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管的比较严,而这一做法也已经征得了学生父母的同意。家长们对此都表示支持,甚至还有人声称“当面摔了都可以”。

  此前,还有家长选择拔网线、收手机,关禁闭等办法,甚至把孩子送到戒网瘾机构接受治疗。

  表面上看起来,这些强制手段能够高效避免让孩子玩手机。但正如有句话所说:“教育如治水,宜疏不宜堵。”

  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,往往非但不能根除孩子成瘾的心魔,反而会适得其反,让孩子对手机的执念更加强烈。

  此前,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《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读本》显示,来自以下四种家庭的孩子,最容易过度使用手机——

  这些家庭普遍有一个共同特点,那就是并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与陪伴,父母与子女之间并未建立起紧密的联结。

  由此,大人忽视了孩子的感受,看不到他们的真正需求;孩子则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,也体会不到家的温馨与美满。

  江西卫视《家庭幽默录像》节目曾做过一期采访,询问一群小学生自己的爸妈平时在家最喜欢干什么。

  他们透露,爸妈用手机看短视频、打游戏、刷剧,总是玩得废寝忘食,甚至在吃饭上厕所时都不肯放下。

  童言无忌,却道出了他们心底最真实的想法。对孩子来说,世界上最打动人心的爱,叫做陪伴;可手机却夺走了这份渴望。

  而对我们每一个大人而言,是否也应该反思——连我们自己都戒不掉手机,又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呢?

  杭州一位高考673分的学霸,本身也爱玩手机游戏。在他看来,学习和玩网游并不矛盾,两者有很多互通的地方。

  他说:“就拿王者荣耀的打野位置来说,防守野区、入侵野区和去线上抓人,和学习中巩固、突破和提升是可以对应的。”

  事实上,在当今社会,手机等电子产品就像一把双刃剑。利用得好,将成为孩子学业和生活中的好帮手,让成长如虎添翼;把控不当,则将犹如精神鸦片一般,侵蚀孩子的心灵和身体。

  作为家长,我们该如何找到那个平衡点,让孩子在接触手机的同时,又不会使用上瘾呢?

  他认为,手机并非洪水猛兽,具有放松休闲、学习知识、了解世界等作用。因此不让孩子玩手机,既不现实,也不可取;真正的关键,是防止孩子手机成瘾。

  也就是说,一味禁止孩子接触手机,只会让对方更加心心念念。适当玩一下,才能把张力释放出去。

  孩子通过玩手机,会获得亲和需要、优胜需要、交往感、成就感等大量的心理需求。当现实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同样能给予孩子这些满足时,他们自然就不会手机无法离手了。

  周教授指出,防止孩子手机成瘾最好的方法,就是家长“让家变得温暖起来,让自己变得可爱好玩起来,给孩子安排的各种活动变得有趣起来”。

  相比想方设法限制孩子玩手机,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快乐和意义,才是去除手机成瘾的最重要思路。